干部考核要拒绝形式主义

发布日期: 2015-06-29  作者: 网站 管理员   浏览次数: 254   返回


  近日,有记者到基层采访,村干部向其诉苦,表示现在工作太难做了:县里编印了党的政策、组织管理条例、法律法规等“小册子”,让村干部熟记,乡里定期进行考核,回答必须和“小册子”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,否则就算不过关。本来基层工作就头绪繁多,为了应付考试,很多干部只好硬着头皮“死记硬背”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从严管理干部放到重要位置,从反对“四风”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到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,无不体现着党中央从严治党、严管干部的决心。然而,在当前一些地方干部考核过程中,还是仅仅停留在背“小册子”的阶段。这无疑给注重实干的基层干部带来不小的困惑,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考核实效的质疑。

  对此,笔者认为,要辩证地看待干部考核,既要保证党纪条规入脑入心,又不能让“死记硬背”式的考核禁锢了基层干部。

  一方面,我们应该知晓,纪律法律是严谨的,对于党的政策、组织管理条例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,就有必要一字一句地严格对照执行。这不仅仅是对纪律、法律的正确对待,也能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。基层干部熟练掌握法规、政策,不仅有利于提升基层组织的治理水平,也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。将党的纪律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纳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,实属应当。

  另一方面,我们也应该看到,考核不能“雨过地皮湿”。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工作贯彻落实,如果仅仅以一字不差的背书方式来衡量干部的工作成效,就有违考核的真正目的,很容易走上形式主义的极端。应该说,干部考核不能止步于“背”,而是要想办法让干部对各项方针政策、法律法规等理解吃透,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之中,再来考核干部“干”的成效如何。

  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基层工作纷繁复杂,任务重难度大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,知晓党政法规,了解组织规定是应有之义,但是对他们的考核如果仅仅局限于“回答必须和‘小册子’上的标准答案完全一致,否则就算不过关”,就必将曲解干部考核的意义。即使背住了再多的“小册子”,一旦脱离实际,没有指导意义,没有实际效果,那么如此考核又有何价值?

  不偏离目标的考核才会有好的效果。教条化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评价干部的履职情况,死记硬背“小册子”也不例外。只有从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出发,结合实际合理考核,拒绝穿上形式主义的外衣,才能让考核“形神兼备”,才能让基层党员和群众真正从中受益。(陈宇航)

http://www.shjcw.gov.cn/2015jjw/n2230/n2236/u1ai52826.html


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纪委监察处 CopyRight 2009